大师韩美林:艺术苦旅成就向美人生

  成功案例     |      2023-03-20 10:17

  乐鱼app下载他先后获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韩国总统文化勋章”及威尼斯大学“荣誉院士”。

  他在杭州、北京、银川、宜兴设有四座个人艺术馆,创作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诸多方面,并将数千件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供后人研究。

  他在书画、雕塑、陶瓷等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因其跨界之广、艺术造诣之深厚、以及他鲜明的个性与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被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但他却自称是“陕北老奶奶的人”。

  1936年生于中国山东济南。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随院系调整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首届学生)。现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世界华人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

  近年来陆续在杭州、北京、银川创建“韩美林艺术馆”,在宜兴创建“韩美林紫砂艺术馆”,积极推动社会美育和国际文化交流。创建“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投身艺术公益和社会慈善。201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2016年“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启动,先后于威尼斯、北京、巴黎、列支敦士登、首尔、曼谷等地举办个展,被威尼斯大学授予“荣誉院士”称号。201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顾拜旦”奖章、“韩国文化勋章”。2019年,荣获“影响世界华奖终身成就奖”。

  为什么苦难反而成就了他的向美人生?为什么他一辈子的创作不重样?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为什么艺术家要学会对世界进行独立思考?为什么艺术家必须胸怀大爱?

  3月22日,晚7点,人文清华讲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韩美林先生特别专场《纳天为画》,带你走进这位大师的精彩艺术世界!

  1936年的冬天,韩美林出生在济南皇亲巷一个四口之家,家中父母恩爱,与孀居多年的奶奶同住,三代人住在巷头的三间瓦房中其乐融融。但好景不长,父亲在两年后不幸染上肺结核撒手人寰,留下韩美林的母亲、奶奶两个寡妇和尚未的三兄弟相依为命,彼时年龄最小的弟弟仅出生月余。两位青年守寡的女性毅然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互相搀扶着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没有再嫁。但即使在那样困顿的境遇中,两个苦命的女人依然重视教育,坚持送孩子到学堂读书。

  韩美林5岁时,母亲将他送入私塾练习书法,先生发现韩美林方正、坚韧的性格,认为他最适合唐代名臣颜真卿的颜体,自此奠定了韩美林一生的书法基础。与此同时,他开始展露绘画天分,他拿着石灰在邻居家的墙上作画,没少因为毁坏了人家刚刷好的墙面被母亲责打。稍长些,韩美林进入济南正宗救济会贫民小学读书,学校由在济南行商的名绅富商创办,不仅免收学费,还延请了李元庆、赵元任、陈叔亮、秦鸿云等一众名家为学生们开办体育、音乐、美术等文体方面课程。学校离家不远,能在步行上学的路上抓一把茶馆倒出的茶渣做早饭,对饥肠辘辘的韩美林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美事,与物质生活的匮乏相对的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学校的美育教育给了韩美林艺术人生最好的启蒙,他更加热爱画画,老师们也亲昵地称他为“小画家”。

  1948年济南迎来解放,刚上初中的韩美林决意退学打工减轻家中负担,适逢济南解放不久,政府计划在城南的四里山上筹建烈士纪念塔,年仅13岁的韩美林就在市民政科的帮助下“投笔从戎”成为了筹建处万春浦司令的通讯员。当时建塔委员会浮雕组聚集了一批国内知名的艺术家,自小就对画画着迷的韩美林没事就跟在这些艺术家身后请教,后来干脆被万司令派遣到浮雕组做通讯员,他跟着王昭善、刘素和泥巴做雕塑,为了了解结构,与薛俊莲一道自制骨骼标本,在艺术家们的言传身教中,韩美林的艺术水平得到飞速提升。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韩美林转业到济南市话剧团当演员,还自愿兼职了团里的宣传工作,不久,话剧团解散,韩美林又被文教局分配到济南市南城根小学任美术老师。当时的韩美林还不到15岁,但他硬是用自己的绘画实力收服了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学生,也吸引了全区的小学美术老师来观摩教学。建国之初,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内在小学美术教育上更是一片空白,山东人民出版社慕名而来,将他的教案汇编为《绘画基本知识》《小学图画教学参考画集》两本教材,韩美林因此拿到400块钱稿费,在那个1毛钱可以买4个鸡蛋的年代,这笔稿费堪称巨款,韩美林用这笔钱给家里人买了礼物,还买了一辆自行车用于周末外出写生。

  韩美林对美术的热情打动了同校的语文老师李淑华,他将韩美林引荐给自己就读于上海美术学院的表妹乐薇,在乐薇的鼓励下,韩美林决心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初生牛犊不怕虎,韩美林带着一腔热情进京赶考,意外得到了美院工艺美术系系主任、 美术界大师级人物庞薰琹先生的接见,庞先生从韩美林的日常作品中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天赋,建议他直接报考大学,在庞先生饱含期待的目光中,韩美林心头一热,接下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只上了3个月初中的韩美林,凭着一股冲劲,用21天时间背完了高中课程,甚至因为用眼过度,眼睛一度暂时失明,他最终以第8名的成绩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这匹野蛮生长的千里马终于在伯乐的指引下走上了艺术的专业道路。大学时,虽然韩美林学的是设计类专业,但是他的绘画作品得到了众多人的认可。

  1960年,韩美林大学毕业,填写分配志愿时他本想响应学院号召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去,但却因为成绩优异被留在美术学院装潢系任助教,在教学工作之余,韩美林创作出不少佳作,成为当时画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1963年,韩美林被调往安徽筹办美术学院,就此卷入时代浩劫,蒙冤入狱,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但即使在狱中,他也想方设法地画画,没有纸笔,他就把米汤涂在裤子上,米汤干了以后,发白的裤子成了“画纸”,他就用树枝在上面作画,画画成为他在黑暗中的光。

  1972年,韩美林获准出狱,被安排到淮南陶瓷厂劳动。厂里分配给他一间6平方米的简陋宿舍,因屋外有一棵梧桐树,韩美林有感于树木蓬勃的生命力,给自己的小屋起名为桐斋。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他便蜗居在桐斋中搞创作。

  出狱后,虽然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但他仍然无力负担水墨画的高昂画材,为了使水彩纸呈现出与昂贵的宣纸类似的水墨晕染效果,韩美林将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水彩画融合,开创了刷水画这种新的技法——在硬纸上先刷上一层水,等到纸张半干未干的时候,迅速提笔作画,使墨汁颜料顺着水势产生“晕染”的效果。这样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水刷的太多会使墨迹随水流走,无法维持造型;水刷的太少则会使画纸干得过快,影响晕染效果,经过上千次的调整尝试,韩美林终于找到了水与纸的平衡点,甚至还创造出了新的水墨调色方法。

  “爱”是韩美林艺术的永恒主题,他说:“艺术家就应该用爱,用大爱来爱这个世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孩子,爱动物、爱植物,爱一切。”虽饱经苦难,但韩美林从未将苦难表现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从患难时的挚友小狮子狗二黑,到猴子、狐狸、松鼠……韩美林刷水画中的动物造型灵动,再加上水墨结合晕染出的毛茸茸的效果,更增添了一份可爱。

  1978年,韩美林终于获得平反,调入安徽美协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后又到安徽画院任副院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韩美林身上多年的阴翳,他的艺术人生迎来了春天。

  1979年,韩美林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第一次个人艺术展,并于次年出版了第一部动物画集《尚在人间》,同年,韩美林受邀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到美国办个人展览的中国画家,以纽约为起点,在波士顿等21个城市进行巡展,从此蜚声海内外。

  大学时代无论是柴扉、庞薰琹、郑可等艺坛宿将的教诲,还是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沈从文的友谊,都使韩美林深刻认识到中国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那时他便立志要追随先生们的意志,立足传统和民间,从土地与历史中汲取灵感。

  韩美林从一部印度电影《大篷车》中获得启发,片中一群演员坐着一辆大篷车,走到哪里演到哪里的采风行动让他心向往之,从1977年开始,韩美林率领着自己的艺术大篷车成员“行驶”在中国大地上,以“文化扶贫,艺术采风”为宗旨,到田间地头学习各种民间艺术技法,同时用自己的创作帮助当地困难厂家起死回生。他的兴趣似乎没有边界,从精致的河南钧瓷、宜兴紫砂,到质朴的草编、壁挂,“织的、染的、刻的、雕的、画的、写的,布的、木头的、石头的、草的、金属的,什么都接触,边学边教”,他从民间获取了无尽的艺术灵感,自己的创作之路也越走越宽。

  韩美林始终认为,形象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心中有了形象,则各种材料都可以为他所用,他在水墨、陶瓷、青铜间自在游走,当时代赋予他新的使命,他便随时可以投身于新的创作,绘画如是,设计亦入是。

  1980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第一轮十二生肖系列邮票,其中于1983年发行的第四套癸亥年猪年特种生肖邮票便是由韩美林设计的。小猪身上绘制的红桃绿叶非常醒目,既使形象有传统的剪纸和皮影风格,又借红桃寓意人寿年丰,充满民间欢乐喜庆的气氛,这种民间艺术简约夸张的风格受到世人瞩目。

  此后,韩美林将对传统生肖文化的理解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之中,不仅多次担纲生肖特种邮票、生肖纪念章的设计工作,还逐渐形成了兼具民族风韵与现代审美的韩美林生肖艺术,带领中国传统文化再一次走出国门。

  198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作为艺术领域市场经济改革的试点,韩美林带领团队在大连、深圳、杭州、青岛等多个城市,创作出《迎风长啸》《大舜耕田》《五云九如》《钱江龙》《钱王射潮》《华凤迎祥》《百鸟朝凤》《丹凤朝阳》等58座城市巨型雕塑,工作室成员最多时超过1500人,探索出一条工作室自负盈亏,用艺术养活艺术家的路子。韩美林以艺术家特有的方式,用一座座力敌千钧的雕塑作品,标记着中国改革开放后一座座现代城市的崛起。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适逢现代奥运会100年诞辰,韩美林受邀参加奥运会标志性雕塑的设计竞争。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艺术构思,将腾龙、华表两大中华元素融入城市雕塑,最终,他设计的《五龙钟塔》从17个国家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韩美林与奥运的缘分自然延续到中国申奥、办奥的历程中,他先后主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会徽、奥运标志以及吉祥物的设计工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申奥的成功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随之来临。2005年,由韩美林等顶尖专家组成的修改小组开始对从全球征集上来的吉祥物设计方案进行修改,进入“决赛圈”的拨浪鼓、熊猫、中国龙等单个形象始终无法完美展现5000年中华文明与现代北京奥运主题。设计工作陷入僵局之时,韩美林大胆提出以组合形象代替单一形象进行吉祥物设计,新的创作思路为吉祥物设计工作找到了破局关键,“福娃”的雏形就此诞生。此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韩美林封闭在工作室中进一步修改完善“福娃”的设计方案,一度因为废寝忘食地工作导致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

  2018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授予韩美林“顾拜旦奖章”,以表彰他在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上的突出贡献。可以说,耄耋之年仍活跃在艺术创作一线的他本身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真实写照。

  中国书画自古讲究“书画同源”,韩美林以画成名,但早就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幼时家贫,从土地庙淘到《四体千字文》《六书分类》《说文古籀》等古书,尚不解其意时,便已能将其当成图画书,欣赏文字形象之美。在走南闯北的采风活动中,韩美林从贺兰山的远古岩画,从散落各地的陶瓷、青铜、龟甲、石刻等残片之中捡拾遗落的古文字,他将这些语音、释义都不可考而仅存字形的古文字称为“聋哑美人”, 并近乎本能地记录在自己的构思本上,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达数万之多。一次在香港,启功先生偶然发现了韩美林写在本子上的古文字,建议他将这些文字加以艺术创作,仿佛一语点醒梦中人,韩美林决心创作“天书”。

  2007年,韩美林耗费34年心血搜集书写的古文字图录《天书》终于问世,他不考证文字的起源释义,而是追求文字本身的视觉美感,在保留文字结构和字形的前提下,用现代审美进行演绎,书画大师黄苗子为其题诗“仓颉造字鬼夜哭,美林天书神灵服”。“天书”亦书亦画,首部书出版之后,韩美林还在不断进行搜集、整理与再创作,赋予更多的古文字现代新生。他说,如果身体允许的话,他还想把已经翻译出的字也写出来,这是韩美林真正想要留给民族的礼物。

  和大多数的艺术家一样,韩美林在创作上呕心沥血、成果颇丰,却对于经营事务不甚关心。2001年,韩美林因心脏问题入院接受搭桥手术,性命垂危之际,工作室留有几千件作品不知该如何处置。病愈后,不愿接近商业的韩美林决定将作品捐给国家,以供后人研究。在夫人周建萍的主理下,大运河两端的北京、杭州先后建起了韩美林艺术馆,随后,银川馆于2015年建成开馆,韩美林成为第一位拥有三座艺术馆(北京、杭州、银川)的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其规模、品类、数量之浩瀚,被誉为“一个人的敦煌”。韩美林有一句口头禅:“我每天都在进步!”年龄的增长阻挡不了他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在持续的创作推动下,韩美林紫砂艺术馆于2019年在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建立,目前,北京、杭州、银川三馆的扩建工程也有序进行。

  多年以来,韩美林通过捐款、捐献作品等方式支持慈善事业。2013年,韩美林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得以更加系统、规范、持续地开展与艺术有关的公益事业,通过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推动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还在多地捐助建设美林希望小学、美林教室,推动基础教育与美育教育普及。

  2015年韩美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和平艺术家”称号,成为中国美术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此后,韩美林更积极地参与到推动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的事业中,并于2016年启动“美林的世界·韩美林全球巡展”,以“致敬文艺复兴、回归民族之根、履职文化担当”为宗旨,身体力行地以艺术弘扬“和平”“多元”的文化世界观,推动人类社会共建“”的伟大理想。

  如今,已经87岁高龄的韩美林仍然坚持每天写字画画,保持着旺盛的艺术创作力,也与他创立的艺术基金会一道持续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他自称为“时间穷人”,所以要用更加勤勉的创作弥补在动荡年代中错失的时间。

  韩美林的人生太过丰富,以至于我们很难用一个词来定义这位耄耋之年仍勤耕不辍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书法、雕刻、陶瓷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连他的人生本身,也已经在几十年如一日向善向美的追求中雕刻成了一项艺术杰作。这样一位大师,是上苍赐给人间、赐给中国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