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3月28日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办“文化圆桌会议“。会议以”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合作应对挑战”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各领域的18位代表人士。圆桌嘉宾分别来自绘画、书法、篆刻、舞蹈、设计、表演、考古、出版、体育、工商、教育、政界,在自己的领域成果斐然的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国际文化交流经验。他们就“文化工作如何凝聚中国力量,推动形成亚洲共识,并促进区域和世界交流,共同应对挑战”议题展开了充分地交流。
会议由原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主持并作总结发言。侣海林赞同嘉宾们的观点,鼓励嘉宾们继续探索国际文化交流之道。侣海林表示,文化人应当具有使命感,探索并打破束缚对外交流的阻碍,让彼此顺畅沟通、相互增加理解。她说,每一个走出去的中国人都代表着文明古国的形象,无论艺术形式为何,无论来自哪个地区,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侣海林表示,语言、文字本身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由它们生成的情怀是文化,文化是历史的痕迹形成的一种理念、一种哲理、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一种视角、一种思想,其价值也绝非商品价值,而在于其精神力量。侣海林强调了文化对人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最后鼓励大家为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为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再谱新篇,作出自己的努力。
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在发言中表示,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艺术、理念、历史、制度、道路,文明互鉴、文化交流非常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东方哲学本身就蕴含着尊重多元文明的思维方式,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没有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全世界。
巩汉林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文化是否强大意味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建议,利用相关机制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项目推向全世界,比如说非遗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只有用文化凝聚起来的共识才能够触及人心,而只有各国交流互鉴才能达到理念上的统一,”巩汉林说,“所以,文化人肩上担子很重,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圆桌会议做起。“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在发言中提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经济、、文化、外交、体育艺术等诸多要素的重要舞台,也是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场所,所展示的东方文化、东方气派、东方风骨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补充,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
徐梦桃说,自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石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在反思了战争与和平的真谛之后,我们感受到人类社会交流如果多一点理解,就会多一分和平发展。所以,我们既需要更加坚定自我的智慧,以开放促进交流,以包容促进互鉴,在交流合作中汲取人类文明一切有益养分,又注重在求同存异中、和合共生。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在发言中讲述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带着中国经典故事走进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故事。“有时候我们到学校里演,金发碧眼的孩子跟着我们叫师傅、师兄,因为这个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在小的时候对遥远的国度产生了梦想和向往。”冯俐说。
冯俐表示,儿童剧传递的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比如对的追求、对自己的认识等。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符合当今艺术标准的作品,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强的传播效果,如同播种那般,让观看的孩子们心中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这就是一切合作和友好往来的开端和基础。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充满热情地分享了他对《只此青绿》中艺术元素的解读。“青绿本来是中国美术的一种颜色,但这个青绿形象引起了极其热烈的讨论,无数年轻人非常喜爱这个形象,”冯双白分析,“青绿如同东方维纳斯那般具有感染力,它不同于原有女子群舞单纯的柔美和典雅,而是拥有内在伶俐的力量和韵律。”这个艺术形象来源于传统,却打动了无数年轻人的心,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冯双白表示,与青绿形象类似的,还有敦煌艺术中的乐神“飞天”。
冯双白说,自己委托了朋友向大洋彼岸的ChatGPT发问:你知道中国的飞天吗?它回答:当然知道,敦煌飞天是中国古代艺术一种形象,在敦煌石窟中广泛表现,这些形象通常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天神或仙女。“我看了这个回答以后我挺惊讶也很欣慰,”冯双白说,“虽然不够完美,但证明了古往今来的文明交流的互鉴巨大力量正在穿越古今跨越大洲大洋,推动着当今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发言中表示,考古工作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客观实在的证据;考古揭示的中国文明,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冲破了意识形态壁垒,比如说三星堆、兵马俑等文明遗产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王巍认为,除了研究之外,还可以利用创新手段来加强中华文明的内外传播,比如打造沉浸式的中华民族主题乐园,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生动呈现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分享了文物杂志领域中国同行与日本同行之间的交流故事。他认为,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对外交流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他还提到,技术的发展给用笔书写这一习惯带来了巨大冲击,现代人越来越少地提起笔来写字了。他建议,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培养书写的能力。因为脑科学已经证明了,书法能够促进五种智力的开发、有利于专注力的提升;“通过书写汉字,能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们对于国家、民族有了认知、产生认同感。”苏士澍说。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在发言中讲述了自己参与“篆刻家用中国传统工艺来篆刻外国文字”项目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走出去是面临一些困难的,因为在缺乏对汉字、汉字文化了解的情况下很难看懂中国的文化艺术,”陈振濂说,“我们就发展创新,运用中国篆刻这一形式来刻印泰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文字,既让该国的人民一看就认识,同时又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陈振濂说,要胸怀全球世界,相信篆刻艺术有足够的魅力、足够的传播力、足够的凝聚共识的能力,要让所有国家的符号、所有的文字都进入篆刻。
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在发言中表示,粤港澳三地是一个自然的文化生态圈,它有共同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惯,同喝一江水。建设人文湾区是粤港澳三地的共同愿望和使命任务,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发展不应仅停留在相互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应当往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发展。
许钦松表示,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大湾区提供了文化创新发展的土壤;大湾区有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同时又延伸出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和不同的文化制度;大湾区还是国际化的大湾区,如何平等、主动地奔赴国际舞台中央也是应当思考的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坚守岭南地域的特点。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发言中表示,文化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感召力、穿透力和影响力,文化历来是国家、精神和灵魂的根本,深植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基因中。她介绍,中国国家话剧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剧院以高质量的话剧艺术作品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探索以戏剧的方式丰富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表达,尝试以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以其在国际传播领域向世界展现好中华文明。
致公党中央常务张恩迪在发言中表示,华侨文化孕育了致公党,将近7万人党员主要由归侨侨眷、中华人士、留学人员组成。随着中国越来越走进世界的中央,华人华侨不仅在海外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在推动主籍国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中外合作、尤其是文化合作。
张恩迪说,侨海文化支持我们以侨为桥,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朋友圈”,在更大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寻求广泛的国际共识。“我们和没有建交的国家进行沟通,在民间交往的基础上推进民心相通,尤其是带着艺术家走出去,用专业的表演引起当地人的共鸣。文化是我们走出去最有力、最润物细无声的工具。”张恩迪总结。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林旭表示,作为一名画家,文化走出去意味着以画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开放、自信、谦虚,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
王林旭说,以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历史养分,从中国光荣的历史、民族的复兴伟大进程、人们丰富生动的生活时代关切与需求中,寻找创作灵感,创作有精神高度、社会内涵、人文价值,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同时要以现代文化创新性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新生活的需求。
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翟美卿在发言中介绍了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与交流的诸多活动,并表示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香港与祖国是密不可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也是香港同胞和祖国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之带。
翟美卿还提到,一个人真正的富有并不在于物质的富有,而在于精神的富有;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也不体现在自己创造的物质价值,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创造出的价值。“应该引导更多的企业家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提高个人的境界、追求精神财富善,”翟美卿说,“慈善就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助人为乐,这是打动人心的很重要的东西。”
澳门画院(澳门特别行政区)、157届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国际美术金奖获得者杨大名在发言中表示,澳门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也是海上丝路的重要环节之一,拥有着400多年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如何把中国艺术推广到葡语国家,如何产生有历史价值的当代艺术品,如何共同发展澳门文化旅游的艺术活动,400年中有什么能够讲好澳门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故事,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杨大名说。他建议,通过线上讨论、多元文化交流活动,多多探讨问题、多多讲述中国精彩故事,携手合作,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中贸(海南)跨境投资集团局主席、西安高新区东区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湛东在发言中表示,文化的赓续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代与当代的许多实业家为中国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自己将以张謇先生为榜样,持续为文化贡献教育力量。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在发言中表示,自己从事对外交流很多年,有很多切身体会。在对外交流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的当下,应当思考“应该拿什么出去交流?”这一议题。他认为,只有对出访国家有足够的了解,这样的交流才有意义。靳尚谊直言不讳地评价,并不是所有的对外交流项目都能做到“了解当地的国情”,所以交流效果有好有坏。比如说,在重视油画的国家,对外交流的项目却不重视油画,这使得交流无法在重要的场馆展览种进行,让交流的效果打了折扣。
“在文化艺术领域,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对外交流是极其重要的,”靳尚谊说,“作为文化大国的中国,如何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以文化艺术为语言进行有效交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世界著名服装及珠宝设计大师方国强祖籍福建、出生在柬埔寨、成长在法国、创业于,对中国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当我在法国的时候,还不会说国语,但每次听到国语时就感觉很像自己的母语,”方国强用带些口音的普通话慢慢道,“所以我希望回到,通过东西合璧的设计来将我的理念分享给大家。”
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参与文化圆桌、组织文化活动的故事,从文化论坛到纪念联展,从书画出海到国际传播。“通过这几年记录历史、记录艺术家的故事,我们希望能够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能够展现中国文化艺术家的魅力,为这个伟大时代做出贡献。”王保胜说。